广西建院4月17日讯(管理工程学院 文/李高 郭海棠 图/宋景弘)“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如何转化为育人实效?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开创“党建+”协同育人模式,努力打造“一支部一品牌”,不断扩大“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学生第三党支部打造的“青年匠心说”品牌,通过经典共读、非遗体验、实践淬炼与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贯通思想引领、文化浸润与社会担当的职教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成长之路。
读经典·学工匠精神
“青年匠心说”以“经典共读”为起点,精选《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焦裕禄精神》《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匠人》等学习文库,打造多元阅读矩阵。师生通过深度导读与互动研讨,在红色经典中感悟匠人精神的时代价值。该活动已举办40期,覆盖学生近千人次。全国模范教师文桂萍教授在活动中分享教育心得:“教育是‘慢活’,需要以心育心、久久为功?!?/span>
全国模范教师文桂萍教授与师生分享交流
“青年匠心说”活动现场
学技艺·思工匠精神
为让匠心从“纸上”走进“手中”,“青年匠心说”创新内容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学生通过壮锦编织、榫卯制作、掐丝珐琅等非遗技艺实践,体会“0.1毫米定乾坤”的严谨。学生创作的手工作品《四合艺承·匠心永续》获自治区“技能传承手工艺品”三等奖,非遗体验活动成为学生感悟匠心的重要载体。此外,“青年匠心说”还结合传统节日推出“读传统·读艺术·读文化”系列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榫卯制作”非遗技艺实践
助振兴·践工匠精神
“青年匠心说”从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管理工程学院“红船精神实践团”连续三年扎根南宁宾阳县新塘村,以专业深耕与精细服务诠释“匠心”内涵。2023年,团队发挥设计专长,为新塘村打造稻米产业标识,其成果被应用于学习强国平台《广西宾阳:稻香千里 多彩新塘》宣传视频,助力“宾阳稻香”品牌走向全国;2024年,团队聚焦基层治理,以“绣花功夫”落实民生细节:精准检测村内河流水质,确保村民用水安全;动态更新困难家庭档案200余份,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定期巡查10处蓄水池塘安全隐患,设计防溺水宣传海报,用可视化手段筑牢安全防线。2024年暑期,团队获评学?!叭孪纭庇判闶导哦?。
实践团成员吴芋全感慨道:“从水质检测的毫米级精度到困难户档案的动态跟踪,从池塘巡查的每一处标记到海报设计的每一笔线条,每个细节都需一丝不苟。这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责任担当的淬炼。乡村振兴的实践,早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数据诠释使命的‘大思政课’?!?/span>

实践团入户调研
展才干·悟工匠精神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青年匠心说”推动师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近三年,学生荣获多项区级以上技术技能比赛奖项,包括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广西高校大学生党的二十大理论微宣讲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4年,师生在自治区“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中斩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充分展现“德技并修”的育人成果。

“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一等奖作品《专著匠心·双选桥梁》
从书香浸润到非遗传承,从校园课堂到乡村振兴,管理学子在红色经典中厚植匠人初心,在非遗技艺中淬炼严谨品格,在乡村振兴中锤炼责任担当,在创新竞赛中追求卓越突破,将工匠精神的火种播撒在八桂大地。未来,管理工程学院将持续深耕工匠文化,持续优化“师生共读、非遗活化、实践淬炼、赛创融合”四维育人路径,激励职教学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